顯示具有 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6

未料卑南文化公園的考古遺址現場,和天氣一般的空蕩、冷清,完全沒有人影;瞧著張小兔失望的神情,我則愛莫能助,只好鼓動她往前方的公園方向而去。

這裡因為台東新站的開發,發現了大量卑南史前文化遺址,一度引起文史保留及地方發展之爭議。在抗議聲中,2002年12月,佔地18公頃的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臺灣第一個遺址公園於焉誕生。公園最大的特色是持續的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成立遺址保存館對外公開展示,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推廣教育多重功能。

這個卑南遺址是目前全台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主要內容為距今兩、三千年前,卑南新石器文化時期先民的墓葬區和住宅區;目前已挖出的石棺數目超過400具,並發掘出台灣第一間史前人類住屋,而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更不計其數。從遺物豐富的造型、精細的手工,和死後厚葬的習俗,可窺探當時高度的文明。

此外,寬廣草坪公園植栽綠化,一眼望去,綠草如茵,非常乾淨、漂亮,很有美國加州公園的水準。只是不經意當中,瞥見一個立牌-Dog Parking,這實在令人納悶,這邊的遊客都是外國人嗎?為什麼沒有中文?還是流浪狗會自動來這兒Parking,即使是史前人類從地底冒上來,也看不懂吧!可惜沒有人可以為我解惑,只留下大大的驚嘆號。

漫步在雨中,突然有種被釋放的情緒,我開始大笑的跳起舞來,張小兔不解的望著我(莫非是被卡沒雞的雨逼瘋?還是史前英魂作祟?當然非也,我試著讓她體會我的感受…)。這麼美麗、優雅又寧靜的廣大公園,讓我彷如身回加州之感,沒有人來群往的喧雜,只有我們兩個備受尊寵的獨享偌大天地,雖有迷濛的風雨在旁鼓噪,倒還不致壞了興致,我可以肆無忌憚的歌舞其間,與大自然來個狂歡派對,真是夫復何求呀!

這時,唯一與我們交錯的正常人類來了。開著巡邏車的警察大人,臉上完全不掩飾他對我們的狐疑,只差沒下來盤問,我想~我們可能已被他列入腦筋短路的族群了。ㄞ!非我族類~瘋也罷,狂也罷,人生又有多少機緣,能擁有這樣難得的境遇,雖是風雨交加,心中卻是無比寧靜,這種珍貴的體驗,成了此行難得的記憶。

回到知本火車站,一位問將過來拉客,禮貌拒絕後,他還很熱心介紹我去一公里外看「李泰安」的家,只是腦筋真的突然短路,李安我知道,但誰是李泰安?喔,原來是前陣子轟動全國的搞軌事件的主角。厚,這位大哥您嘛幫幫忙,我想,我只要記住台東的好山、好水、好人,當然還有「好神」,這就夠了;所以,扣分題就免了吧,我的記憶體是不夠用的!

「賭臭」問將老大之後,心生歉意只好搭訕的說:「這天氣,您們的客人不多吧?」這位可愛的問將大哥竟然說:「當然不多,颱風天會來玩的,通常都不太正常。」「喔,您罵到我了耶。」「嘿嘿,還有啊!這種颱風天去逛卑南文化公園的人,神經更有問題!」厚~~拐彎罵人,還回了二槍咧!

原來颱風天出門,就要有被揶揄的心理準備。唉,好女不跟問將答嘴鼓,還是轉去知本泡泡溫泉、做做SPA,比較實在。掰掰~趕緊跳上公車,逃離現場,往知本方向前去探險了。

知本~我們來囉~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5

近午時分,南迴線陸續開放了,在知本火車站候車時,又見識了滿群飛舞的「虎神」,這種迎賓方式,著實讓我吃不消。在為張小兔的環島紀念品付款時,忍不住的向販賣部的小姐抱怨,未料她竟哈哈回說:「好神啊!(好神=類似蒼蠅的台語發音)」這樣的豁達態度,也實在令人莞爾!

原來,此刻正是台東的釋迦下有機肥的季節,因為有機肥的異味容易引來虎神的的肆虐,再加上颱風雨沖刷掉一些表層土,讓有機肥顯露於外,更是容易招惹這群的虎神前來湊熱鬧。果真,往後在台東的三天,牠們亦步亦趨的護持,努力的為台東盡了地主之誼,我們就這樣被「好神」一路相送到底….。

去哪兒瞧瞧呢?張小兔鏗鏘有力的說:我「一定」要去卑南文化公園的考古遺址去體驗。(哇,水平這麼高!但,為什麼一定要用「一定」呢?不能好好商量嗎?)不過心中完全沒計劃的我,只好很「俗辣」的說:「好呀,好主意!」望著地圖的標示,離台東車站很近,應該步行就可以了;不然在這風雨中,我們又能往哪裡去呢?

攀著台東車站外的一位「問將」說:請問卑南文化公園怎麼走?這位有點年紀的問將杯杯非常阿莎力的說:不用搭車,直走,右轉到底就是了。與張小兔穿著7-11超商買來的透明簡便雨衣,非常「異形」的往前走(因為我身上還揹著包包,遠望起來,就有點詭異)。正在風雨中緩步微移之際,方才的問將杯杯載著客人還特地暫停在我們旁邊補充說明:「待會右轉後,會看到棧板階梯,往上走就是了。」感激萍水相逢的問將先生,給了我們溫馨的指示,體會到台東的濃濃的人情味,讓環島之旅有個暖暖的開始。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4

July, 18, 2008

好山、好水、好人~好神

第二天清晨六點多,張小兔還在沉睡;窗外的「卡沒雞」風雨變奏交響樂也依舊沒有停歇,只是夾雜著嘹亮的原住民歌聲傳來,真是難得的經驗;想來應該是部落的民眾正演練著今晚的盛會。

和張小兔撐起小傘,好整以暇的逛起撒布優部落,順便覓食;好不容易尋到一家早餐店,老闆很忙碌,不過,另外一旁的「虎神」們(註:蒼蠅)好像也很忙碌。這實在令人猶豫,我鄉愿的情感,讓我不知該進?還是該退?幸好,張小兔挑了封包的生煎餃,讓老闆娘料理,解決這個難題;我則鬼鬼的,什麼也不買,然後再到另一家雜貨店選了一包泡麵──那是我不准張小兔吃的垃圾食物。

心地善良而淳厚的張小兔並沒有指責我的不是,她只是眼神發亮的說:「我們的食物可以一起分享,好嗎?」喔,當然可以,寶貝!我沒有說不的理由呀!

八點過後, 麻煩高先生載我們去搭火車,親切又善良的高太太,在我們即將離去時,替我們做了祈福禱告,我雖不是教徒,但也心神領會她的慈悲與仁愛。

高先生說:「帶妳們再看一次我們的部落。」一群可愛的排灣族人冒著風雨,為著傍晚的慶典而努力,而我們這兩個短暫的過客,微笑著向他們揮手告別。他們則熱情的呼喊:「喂~小心開車!看前面~注意路上的螞蟻!」哇!領略到排灣族人的幽默了。

太麻里的火車站比昨天更冷清,除了我們這兩個愣愣的傢伙之外,半個影兒也沒有;走向車站的售票口,窗口明顯的貼著一張告示:南迴線對號車全部停駛—我驚嚇得一付白痴相的問著車站人員:「這是啥嚜意思?」他看了我一眼,那眼神有著不解(一付你實在有夠白目的表情),我繼續追問:「火車通通不開的意思嗎?」他回答:「對!」「為什麼不開?」「颱風呀!」「沒有很大耶」「小姐,不僅南迴線停駛;西部幹線也通通不開。」「那我們怎麼去知本?」「搭計程車呀!」

踏出空蕩蕩的車站,我有出師未捷的氣短,然而不知死活的張小兔竟然很開心的說:「幸好我昨天堅持出門,否則今天就出不來了耶!」我咧嘴一笑,稱讚她的英明與阿Q。(哀~害我現在得花大錢搭「太可惜」(註:taxi),張小兔竟然還得意洋洋咧~)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3

位在部落入口的石雕,很能顯示出部落族人的生活與樂天知足的精神;部落的房屋幾乎都是兩三層樓的建築,也有排灣族人的木雕工作室。部落後方有大型的文化館,其外觀有著優美而有力的雕刻,令人讚嘆,排灣族人真是天生的藝術家。另外,還有由石塊,竹子與茅草搭建而成的青年聚會所;也有由樹枝搭建而成的眺望台,整體的感覺這個部落滿富庶,而且有著小小的質感。

由於慶典將在隔日舉行,部落的廣場上許多人在忙碌著;利用鐵皮屋改建而成漂亮的廁所,剛剛完工,我們成了第一位使用的客人;即將成為展覽場的文化館的門廊下,幾位長者帶領著大約是國中及高中的少年、少女們,編織著祭典要用的花環,他們熱情邀請我們加入,還送了他們特製的長條型肉粽──阿拜(想來這個發音應該沒錯)。

來到撒布優造訪,若想要辨識八個頭目的家,也是極容易的事;因為在每個頭目家門前,都會有特殊而美麗的石碑跟雕刻(註:裝飾的特權是頭目與貴族所有,一般人不能踰越),上面會刻有整個家族史及搬遷的過程,光是這些故事就夠吸引人的了,不過,「卡沒雞」的雨,一直不離不棄的陪著我們,趕也趕不走,夜又即將深了,實在來不及搞清楚。所以,只好留待下次再來挖掘囉。

聽說這個村落有個美麗的校園,號稱為全國五星級(台語:有省錢)的永續校園-新興國小,才是精華所在地。整座校園種植了各式各樣的原生植物,儼然就像座小型的植物園區學校,每株植物前方必有一面解說牌,自行參觀也都不是問題呢!當然,我還是給它錯過,因為越來越大的雨,讓我擔心沒有多餘的衣服可替換~~只得趕緊打道回民宿去也。

這一夜,我們擁有民宿二樓整層的超大空間,三個房間任我們挑選,半夜還可以換床,陪伴我們的~依舊是氣勢磅礡的「卡沒雞」大自然變奏交響樂團~~說真的,還不難睡~

【註】其實17日是倉卒的狼狽出門,原本我還打算混著不走,更慘的是,相機怠工,於是所有的美景,只能全烙在腦袋瓜子裡,加上混沌不清的3D手機中。所以,親愛的親朋好友,請自行揣測兼想像吧!再不然,自己凸過去吧~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2

高雄,足跡已到,便算它一程。

看著南迴線的點,明知不是金針花季,心中卻是執拗的要往太麻里去;儘管,從來不曾與它交會,卻是懸念已久。或許是源由多次與它失之交臂的遺憾,這次,鐵了心,無論如何一定要踏到這塊土地,以抒心中多年來的思慕。

太麻里真是個小站,尤其在不是花季的時節。停靠乘客僅有三人,除了背包雙人組,還有個膚色健康、眼神明亮的大姐,一望而知,應該是當地人。看到車站荒無人煙,趕緊攀著這位大姐相借問。

我還真是有彗眼(註:應該說是幸運,因為也沒有其他乘客可以騷擾),這位大姐可真是古道熱腸,立即介紹了同部落的民宿主人高先生;於是雙人組就糊裡糊塗被載到金峰鄉的新興部落,聽說,這兒離我的太麻里金針山~花季夢,還有一段小小的距離。

雖然沒有達達的馬蹄,依舊是美麗的錯誤,他們知道我們不是歸人,卻很善待這兩個愣愣的過客… … 高先生載著我們進入部落,指著他家的方位,然後過門而不入;他說:「明天開始,我們有連續三天的豐年祭活動,會很熱鬧,部落的人們正忙著呢!我帶妳們去瞧瞧!」

原來,這是一個由四大部落、八大家族所組成的排灣族聚落,所以這裡的人口不多,卻擁有八個頭目,他們稱這兒為撒布優 (sapulju),以排灣族語意來說,是「寂寞、荒蕪」之地。來到這裡,很難不被這背山望海的美麗小村莊給吸引住,整個村子就座落在一條不大也不小的斜坡上,往南望去,則是蔚藍的海洋,寧靜祥和,令人沉醉。

2008背包客的鐵路環島tour台灣~記九天之旅-1

緣起~

一直想找機會再回南加洲與我的朋友相聚、漫遊,今年終於東挪西擠的將工作排開,準備背著我的NB跟相機,趁暑假飛越太平洋而去,心中非常期待,一切也都在掌控中….忽然,某一天,張小兔竟石破驚天的說:「我想要環島旅行,好好認識台灣!」喔~我可不記得,是否曾在半夜餵她吃西瓜解渴,怎麼地~說反就反呀!唉!真是小人耶(註:9歲多,當然算小人)。

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實在令人傻眼,也讓我有點措手不及;不過小妮子可篤定得很,也只得取消原定計畫,一切重來~~最後,決定來趟符合潮流而且很夯的「節能減碳」之旅,當起背包族,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為首選,不去浪費多餘的資源;這樣的計畫獲得張小兔的附議,通過了倆人組的暑假鐵路環島旅行提案。

第一天 July, 17, 2008
風雨無阻的出發~圓了一個美麗的意外
就在第七號颱風「卡沒雞」來襲,暴風圈開始籠罩全台的17日早上,看著張小兔整裝待發已久的小背包(註:其實也不怎麼小,與我的一般大),不禁皺起眉頭,試探性的問了她:「卡沒雞可能增強為中度颱風,我想…」,躊躇滿志的張小兔,非常果斷的說:「說好了,就要去唄~」為了重信守諾,有個人的臉上佈滿了線條,背起了自己的背包,就在淒風苦雨中與人小膽子也不大的張小兔,邁開壯志豪情的鐵路環島之旅。

剛離開家門,褲管子已經濕了一大截,更別提那把沒出息的傘,竟然見風轉舵,立刻舉起傘裙投降,倆人走到火車站,已是十足的狼狽相。午後一點19分,跳上台鐵往高雄的自強號,揮別台南。坐在車廂中,張小兔開心的唱著歌兒,從英文唱到中文,從台語頌到客語,小臉興奮得溢於言表;一旁的我,則是望著雨勢不肯停歇的窗外,情緒忐忑的隨著火車一起奔馳。

在颱風天踉蹌出門,居於運籌帷幄的我,真是憂喜參半。喜的是,第一次,小人兒自己扛起屬於她的責任行囊,毫不怯場;憂的是,這一路也只決定了大原則,可沒排定小細節,更別提總共要混多少天的預算(註:反正信用卡帶著就是)。大原則指的是環島一周,小細節指的是旅遊點及住宿。而我們的環島旅程,剛剛開始上場~~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2010台北花博遊之一~夢想館

趁著11月6至7日出差台北,情商該單位的執行長讓我帶著一位小朋友見習,順便一遊剛開幕的台北花博。就這樣,幫張小兔請了一天假,前二天跟我新竹、台北加宜蘭奔波,長了見識,是個不錯的體驗;例如在君悅飯店裡近距離的與台北101合影。
 8日一早,兩個人拉著行李從美術館區進入(因為我的台北同學也搞不太清楚該怎樣遊走,才是最佳的方式,能碰到入口就算運氣好)。有人在門口揪團湊團體票,不過,因我們可以購買優待票跟學生票,只好婉拒她們的好意。
花博的志工服務真是好,兩人的眼神一茫然,她們立刻趨前問候,屢試不爽,真是優良的外交大使。
張小兔的第一志願是夢想館,因此只好搭接駁車前往新生館去排預約票。當我們七轉八拐的抵達時,領到的時間是晚上8點41分,厚~真是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不過,張小兔倒是非常雀躍的說:我們運氣真好。
結合花卉、科技、環保的饗宴的花博,面積廣達91.8公頃,遊客要在一天逛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而兩個大小姥姥竟然胡裡胡塗的拿到3個必須預約券的館-夢想館、真相館、故事館。
我們就先來分享最熱門的夢想館──這個館每天只有4000多人次可以入館參觀;大約是每7分鐘一個梯次,我們的時間是這天的第99次(最後的場次是101),而一個完整的體驗大約需要50分鐘左右。
夢想館是由工研院規劃設計,一走進夢想館的大廳,就是一朵隨音樂變換顏色的機械花卉,以不同的層次,展現花卉之美,而四周還有全球最輕薄、數量達3萬4千片的紙喇叭揚聲器,每天會依照清晨到深夜展演不同的六個篇章主題,這六個篇章分別代表一日之變,有朝陽、烈日、驚豔、雷雨、晚霞、及寧靜。
進到夢想館,每個人都會收到一只手環,然後選一個期待的夢想(例如:家庭、愛情或事業等等),代表手上配戴一朵花,帶大家旅遊。走進夢想館的3D裸眼立體顯示器,站在定位,遊客就可以揮舞身體,就像施放魔法、3D螢幕就會與參觀者互動。
在參觀過程中,參觀者的手環不斷隨著科技互動,裡面的種子也不斷的演化。甚至互動螢幕也會偵測參觀者的一舉一動,化身成螢幕上的昆蟲。而整個夢想館還有花瓣迷宮、438棵電子植物,當有人靠近,電子植物就會啟動發光,處處有驚喜;讓人捨不得離開。
不過,我們還是割捨了10分鐘,提早離開;為了搶搭回台南的最後一班高鐵。兩人衝到新生館入口的寄物櫃,提領我們的行李,再趕到接駁處,卻目送一班車離去;當機立斷招來一輛「太可惜」,直接飆到高鐵站,過程緊湊,環環相扣,終於搭上了高鐵。
只能學陳之藩的「謝天」,一切感恩,度過充實的一天,於午夜時分抵達闊別三天的窩居。套句張小兔的名言:我們運氣真好~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背包客出走北海道曬幸福-趴玩

酷熱的台灣夏天,適合出走,尤其是天涼如秋的北海道~。
與朋友一家人湊成八人小組;從十歲出頭到人生七十才開始的年紀,老少皆有之,就這樣每人背了背包在盛夏的七月底,開心的飛離台灣。
抵達Sapporo機場,迎面而來的是顯示台灣奇蹟的見證-「歡迎使用台灣金融卡」,真是讓我微笑了好久。
搭火車抵達Sapporo車站,其乾淨廣闊的地下街,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與台灣不同的海產風景;例如活生生的帝王蟹與成串躺在攤位上不知名的小魚們。
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這些美食,看了有模有樣的中文,還是完全搞不懂她們到底在賣啥?只能揣測,應該是海產跟魚卵之類的吧。
最右下角的紫黑色番茄最令我扼腕~對它真是一見鍾情,只因趕著到旅館check in ,只能憾恨的匆匆一瞥便離去。當晚尋空再訪地下街,卻又摸不著方向;有的店家雖賣番茄,什麼顏色都有,獨獨缺了紫番茄。心情有點 blue,頗有錯過帥哥美女的遺憾~~。
這是體貼購物者的巧思設計,印有北海道字樣的袋子,簡單大方,採自動販賣機,方便臨時起意的旅人。
這是Sapporo的車站,上面的大時鐘我滿喜歡的;步出車站大門,我們邁向晚上的休憩處。
背包客手上拉著行李的~就是我們的夥伴。頭上戴白帽子的是剛甄試上台南一中的二哥;最右邊扛著藍色大背包的挑夫,則是今年剛上台大的新鮮人~大哥。最左邊的是他家的老爹,夾在大哥和二哥中間的當然是他們的老媽;剩下的團員哪裡去了?呵~剩下的老弱婦孺,當然全落在鏡頭的另一邊囉。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冷冷的vancouver,暖暖的回憶-1

帶了三個小朋友出遊18天,基本上真是壓力大,我這個babysitter還真的有點天真,幸好,一路平安歸來~~

第一天,在海關,因為不諳英語的一個小朋友,怯於回答,差點被原機遣返!真是感謝那位移民官的仁慈。

第一天累翻了

跟帥帥魔術師的合影

溜完兵後,場外還有剩餘價值的娛樂。

維多利亞市的街道,瘋狂的三小。

Irena拿到冬奧的聖火,樂壞了。

拿到免費的可口可樂奧運紀念瓶,還免費拍照留念。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穿梭時空舞台的鹿陶洋江家古厝(下)


江家古厝目前尚住有2、30戶,約100多人,家族歷經10餘代而未分家;江家古厝主事江基定強調:「我們這些子孫只有住的權利,沒有土地所有權。」聽說,人丁最旺的時候,是在日據時代,大約80多戶,少說也有上千人。這從每年清明時節的掃墓、祭祖,來自全台各地,甚至於海外的子子孫孫返鄉,數以百計的盛況,可見一斑。

由於祖訓規定土地不得買賣,身為全台公認目前是保存最完善的單姓活聚落的江家古厝的後代子孫傾向由國家管理、維護古厝。因此,江家子弟向文建會登錄,爭取古厝納入歷史建築與聚落,更期許能仿照澎湖花宅模式,成為台灣本島第一個國家重要聚落。今年七月,「鹿陶洋江家古厝」正式登錄為縣定聚落,成為台南縣首例;宗祠登錄為台南縣第廿六處歷史建築,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

建築有288年歷史的「鹿陶洋江家古厝」,是台灣農村聚落的縮影與歷史寫照,它面臨人口外流,風華日漸消失的困境;幸運的是,江姓家族凝聚力大,在外遊子對古厝有深深的歸屬感,回到古厝的濃濃鄉情,可以找回自己的根這真是莫大的幸福。

穿梭在建築多元的江家古厝,心情竟也感染到那份質樸與喜悅,彷彿回到自己的童年,久久捨不得離開。聚落的老阿嬤,拄著柺杖,握著一把蕃薯葉,蹣跚著走向到另一家;把菜交到另一位阿婆手中,短暫寒暄後,又拄著柺杖轉回去。這一幕,更令我憶起老家類似的身影,不禁溫潤了我的眼眶……。

手上拎了三顆木瓜,是一位江家阿婆送我的愛心;另一手一大袋加上一小袋的芭樂,是我的愛心(分別跟老厝另二位阿婆購買的),相機只能掛在脖子上。這種窘像,讓我碰到身影飛快的小朋友江家瑜,完全來不及捕捉她的速度,因此只能拍到她把頭探到魚缸裡頭的樣子(因為她很努力在找尋一隻透明的小魚兒,沒空理我)。

江家古厝令我回味無窮,跟守住老家還謙笑說住破屋子的阿婆說:「能住在這裡,是一種幸福,我會再回來探望您的。」她開心的說:「一定要再來喔!」那也是一定的,我一定要再去拜訪那位可親的老人家,在楠西鹿陶洋的江家古厝…...。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穿梭時空舞台的鹿陶洋江家古厝(上)

「我們只有住的權利,但沒有土地所有權」,江家古厝四大房宗族共治組織成立後,百多年來,聚落結構沒有改變過。

由玉井前往曾文水庫、梅嶺的台3線公路旁,有個多護龍、多院落的大宅群的「江家古厝」,就位於楠西鄉鹿田村鹿陶洋。若出遊恰好經過,可別呼嘯而去,千萬記得轉個彎過去瞧瞧,因為這可是目前公認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單姓家族聚落呢!
「江家瑜!江家瑜!」只見一條人影敏捷的呼嘯而過,這是踏進「江家古厝」後,唯一見到的俐落身影;其他都是七、八十歲以上緩慢移動的老人家。尤其是榕樹下的那一群,更是從我踏進去,到走出來的一個多小時左右,他們的位置與身形幾乎都保持原樣,只在那兒動動嘴巴,嚼嚼嘴皮子;所以只好跟他們開個玩笑說:「阿伯ㄚ,恁哪攏莫震凍…,要起來走走才ㄟ健康啦!」。

江家古厝整個聚落以「四進三院」為主軸,中軸線為江家祖先宗祠,前有神明廳、公廳、拜亭總共是四進。另外,除了連接廳堂的左右廂房外,橫向還有十三條護龍,左邊六條,右邊七條,是為子孫的住屋;而縱軸前方護龍,延伸形成一個外埕,最外圍則為雞寮、豬舍。
江家古厝基地,座山面水,大埕視野遼闊;在盜匪橫行的年代,聚落四週種植了莿竹林做為掩護、防禦,形成一個封閉式圍屋。;制高點並設有兩處「客鳥巢」,可以遠眺對面山賊的動態,便於示警;如今經過歲月的侵蝕,客鳥巢早已頹壞,只能從江家耆老的口中得知一、二。
清康熙末(西元1721年),江家祖先江如南從福建詔安縣渡海來臺拓墾,因緣際會選中鹿陶洋居住。他的四名兒子分為四大房,子孫依輩份增建房舍,發展成獨特的大聚落;日治時期明治39年,才整修成今天的規模。

最特殊的是,江家古厝佔地有三點五公頃之廣,總共有136棟建築物,卻只有一個地號,土地所有權屬於「江家古厝公司」;其實這正也是鹿陶洋江家古厝雖然子孫眾多,而歷經十數代,卻仍無分房、分地情事,因而能夠保有現今的規模的主因。因為在100年前,江家祖先就組成公司(祭祀公業)共同管理祖傳土地及其他財產。

正因為四大房宗族組織共治,百多年來,聚落結構從沒有改變過。且江家祖訓已明訂「公地公用」、「新蓋房舍不得高過廳堂」等,因此各房即使翻修,也都維持平房建築,唯有因年代關係而有不同的建材表現,無意中替台灣的農村建築作了歷史見證。古厝的建築物以磚造紅瓦厝居多,另外還保留了難得一見的土埆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民初的洗石子屋等,主體結構保存完整,不僅是了解早期建築的代表作;也是台灣近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更是台灣現有保存最完整的單姓家族聚落。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挑戰越野車的極限快感--南灣田農場(下)

還不習慣如何控制沙灘車,就要我開上滿臉大皺紋的白堊土坡,這實在是考驗;更可怕的是:右邊是陡峭懸崖,下面是小河流;膽戰加上信心不足,輪子當場就卡在白堊土的紋溝裡。阿發回頭對著我說:「別怕,加油門上來就是。」但望著一旁的小懸崖,我很「俗辣」的不相信,只要加油門就可以衝上去,萬一方向滑向另外那邊呢?阿發知道,他必須親自來解決這個難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的是絕佳的形容。這種坑坑洞洞的月世界,好不容易上了坡,又得面臨另一個下斜坡,終於發覺,原來我一點都不愛刺激。這次阿發可不救我了,他說:「基本上,這片斜坡是越野道的高速公路。」於是,我只能咬起牙根,一路哇哇叫的下坡。終於煞住了,被更大一片的陡坡給煞住,也給嚇傻了;頓時轉念:「我既然不是男子漢,所以不用逞英雄!」於是,我決定用我的雙腿去征服這片令我感到無力的陡坡。

行到陡坡頂處,是一處令人錯愕的風景;乍看之下,彷如平靜的水面,定神一瞧,卻是一片白堊土瘀積的窪地,阿發說:「在颱風前,它是一處美麗的水塘。」因為白堊土不易生長植物,因此經不起風雨沖刷,就這樣將整個水塘被颱風連番的造訪給滅掉了,只有扼腕的份兒。不過,阿發說他會申請官方補助,恢復水塘原有的美麗風貌,真是令人期待。

迷醉一番之後,因為阿發將我的沙灘車開了上來,所以我只能繼續體驗越野旅程;一路上狂殺自己的細胞,哇哇叫的馳騁、奔躍……。奇怪的是,竟然有點迷上了這樣瘋狂,會想嘗試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究竟最陡峭尖坡的快感,又是如何?

阿發說,附近的鬼頭山,是個撿石子的好地方,只要仔細尋找便能尋得特異形狀與色彩的石頭。朝上游行走,可以看到壯觀的山谷風情,山澗與小瀑布分佈兩旁,耳畔迴盪清亮流水聲,很是愜意。
因為造訪「南灣田農場」是颱風季的非常時期,許多設施正在整修當中,因此古樸的「紅瓦屋」泡湯屋,也來不及享受。這古色古香的紅瓦屋只有相鄰的兩間,每間個附設一間泡湯間,泡湯池坐落紅磚旁,有股仿古的寧靜,心想,也許下次再來體驗囉!

南灣田農場是個得天獨厚的世外仙境,在熱情好客的阿發夫妻的用心守護下漸漸茁壯,真是個值得大力推薦的休閒去處。告別了農場主人阿發先生,我的終極越野車亦緩亦趨的駛向回家的路上,這趟行程著實令人 回味再三,思索著來日一定要再來挑戰我未曾體驗的路程…。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挑戰越野車的極限快感--南灣田農場(上)

無意中看到「南灣田農場」的報導,那種開著沙灘車馳騁在光禿禿的白堊土上,說有多酷,就有多酷!心中思索著,台南縣竟有這種地方,而且是近在咫尺的大內鄉。大內去過不知凡幾,連平埔族的阿立祖夜祭,都曾拉同學熬夜去參一腳,怎地,我的老同學土生土長於大內,又是運動健將,竟然全無所悉?
在時機成熟的某一天,打了電話,約了場主人阿發先生,那是在2008年夏季末颱風造訪的一個午后。確定約定採訪時間,順道打探路況,原來地點不是我熟悉中的大內,它幾乎與玉井鄉相鄰的交界處,位於「走馬瀨農場」附近。
從台南出發,上了國道八往東,接北向國道三,再東轉到84號快速路;這一路,只能用「一帆風順」四個字來形容,心中也好不愜意的兜著風,直到瞧見「走馬瀨農場」的指標,才發現「南灣田農場」的指標已險險而過,心中不禁嘀咕:「厚!這是啥咪路標?」趕緊煞車,左轉進入偏僻的鄉道,剛才的所有嘀咕都化作不安的狐疑,究竟有沒有搞錯呀!不見炊煙……!

又行車一陣,終於看到小小的聚落,頗有柳暗花明,回到人間的安全感;然而缺乏明顯路標,道路越來越狹窄,連錯車都得小心翼翼。不禁又胡思亂想了起來,幸好路旁大片的木瓜田中,有一位不像農夫的阿伯說:「要去農場喔!蝦路足歹行哦!妳咖開會到?」心裡一陣OS,覺得阿伯實在太大驚小怪,或者「有點」看不起我吧?!這條路比起由左鎮草山月世界上「308高地」的路況,還算是小小平順吧!

一切在終於看到「受傷」的看板後,才知道剛才經歷的,只是前菜而已,精采的還在後頭。這條原本不算大的鄉村小徑,原本就曲折迂迴,在經過辛樂克颱風的摧殘後,有些臨著垂直陡坡的路段,已坍塌得必須「有點超過」別人的田地,方能安身而過;真是「地無三里平」,路面崎嶇,充滿挑戰性,我那邁向11歲高齡的1500CC的Tercel被當越野車來用,而且沒出狀況,真是太神奇了。
山路旁有著南灣田農場自製的可愛詼諧看板,只要努力跟隨大樹上看板,沿著指示方向行走,基本上應該可以一路順風的抵達目的地。不過,那可真是一連串的行前訓練,或者說是前來朝聖的「小小」考驗吧!
在反覆的猶豫該不該返程時,終於看到了農場的身影,心中如釋重負;未料車子在即將進入農場的最後一道轉彎,「碰」地一聲──這塊土地竟然來個下馬威,害得我實在笑不出來,開始煩惱我的回程將會是怎樣的下場?
農場的入口處,是一排由小葉懶人樹圍成的綠色隧道,讓人看得不禁就醉了;映入眼簾盡是滿山谷被雨水沖洗過更顯青翠的綠,芬多精在周圍悄悄釋放,彷彿隱著無數輕盈飛舞的小精靈。

五年七班的農場主人廖明發,健康黝黑的面孔,有著深邃的明顯輪廓,是個非常熱情好客的人。他表示,南灣田農場佔地約20多公頃,是南馬古道的起點,依傍著月世界的惡地形,非常適合挑戰越野車溯溪、沙灘車等活動,因而創造出獨特的休閒風格,開發至今雖只有3年多,經營得卻小有名氣;已舉辦過多次大型的各式車種的越野賽,也得到遊客們不錯的迴響與風評。
販賣部的擺置簡單特別,是以紅磚砌成的小屋,桌案上還放了一盞復古燈,有種原始的感動。阿發先生熱情地端來茶水,還有鮮甜的水果,而2隻忠實的小狗,也跟著湊熱鬧。

趁著阿發先生,準備沙灘車的空檔,我隔著透明的玻璃窗望入餐廳,發覺餐廳的佈置也非常特別:原木桌、原木長椅、復古電風扇、舊腳踏車、啤酒箱、五○年代的農家小罩燈等,別有一番風味,只是可能因颱風季較少客人前來,因此顯得未經整理而冷清;不過,偌大的農場也只有阿發一個人在打理,想當然耳,勢必辛苦。
阿發終於準備就緒,發動了沙灘車,準備帶我繞園區兜風兼體驗越野路線,有點沒把握的我,看著沙灘車實在「心驚驚」,他倒是滿臉笑的說:「別擔心,沙灘車很平穩的。」

小試園區路線,領略到駕駛沙灘車的快感,開始有點沾沾自喜,決定要回去吹噓一陣之際;阿發帶著我駛出園區,奔向崎嶇不平的白堊土月世界而去……,就知道不能高興得太早。(待續)